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雪平
(资料图片)
产科医生是母婴安全的守护者,也是分娩喜悦的见证者。庞立彦是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产科医生,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至今已从事产科工作14年,庞立彦迎接了成千上万个小生命的诞生。“从事医生职业就要以工作为中心,恪尽职守,以病人为中心,竭尽全力保证母婴安全。”庞立彦说。
繁忙是常态,她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对于常年在临床一线的庞立彦来说,繁忙就是常态,产科危急重症多,抢救多,是一个非常考验医生处理能力的科室。近期,一位急症孕妇给庞立彦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趁着休息间隙我去病房楼拿工作材料时,遇到一位32周的孕妈,她已腹痛4小时多且伴有出血,当时我的心一下就紧张起来了。”庞立彦介绍,孕妇严重腹痛且出血量多达三四百毫升,根据经验,她判断是胎盘早剥。
开启绿色通道,产科医护人员迅速做好急症剖宫产的准备,有去联系手术室的,有联系新生儿科,有去做术前准备的,有去和孕妇家属术前谈话的......争分夺秒、紧张却不慌乱的多学科协作迅速展开,在孕妇没有办理入院的情况下,进入医院仅仅10分钟便顺利手术,新生儿成功娩出,母婴平安。出院前,这位孕妇及家属为庞立彦及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以表谢意。“这都是我们产科医护肩负的担当和责任,只有和时间去赛跑,才能大几率争取胎儿的生存机会。”庞立彦说。
正是这样一次次及时抢救,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为许许多多家庭带来了幸福欢乐,庞立彦也在工作中收获了许多感动与幸福。有一天,孕妇学校的同事发给庞立彦一张聊天截图,孕妈们在互相分享自己的产检经历,孕妈孙女士说,庞立彦医生技术水平高且特别温柔,自己的两胎孕检都去找她做,因此她向大家推荐庞立彦医生。“我看到孙女士给大家的分享,心里觉得暖暖的,因为这种侧面的评价应该是最真实的。”庞立彦非常受鼓舞。
支医帮扶,用双手撑起生命的摇篮
庞立彦的一天不是在门诊病房为患者排忧解难,就是在手术室与死神争分夺秒。“一旦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我们就选择了与学习为伍的道路,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庞立彦坦言,自己从未停下学习前进的脚步。
2018年9月份到12月份,庞立彦响应山东省组织号召前去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中心卫生院开展支医帮扶工作。秀山地处西南,由于当地潮湿的气候和重油重辣的饮食习惯与德州截然不同,庞立彦的嘴里起了溃疡脓疱,眼睛毛细血管也严重出血,然而顾不上自身适应调整,迅速进入工作节奏。
庞立彦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帮助卫生院规范医疗规章制度,完善诊疗常规,为当地带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引产、助产、双胎接生、三级以上剖宫产手术等。经过三个月的帮扶学习,当地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三级以上剖宫产手术,庞立彦等支医工作者的到来,也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
一颗人文心,一个科学脑,一双工匠手,一张艺术嘴,是庞立彦心中好医生的标准,也是她不懈的追求。“要有救死扶伤的心、不断学习的大脑、手术中灵活的双手、善于与患者沟通的嘴,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把专业知识传递给患者。”庞立彦说。
标签: